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疫情后 中国经济复苏美梦变噩梦
 
北京街头的修车服务。(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人民报消息】(曾子衡综合报导)疫情之后,中国经济坏消息不断。 过去三年来,全球需求一直是中国经济成长的强劲动力,但这股动力在去年年底开始减弱。清零政策退场后,中国经济不仅没有出现市场预期的强劲反弹,出口还惨掉四个月,甚至出现通货紧缩的预兆。 中国海关总署周四(13 日)公布数据表示,中国6月出口年降12.4%,进口降6.8%。 数据结果严重低于经济学家的预期。 另据,路透社一项调查,经济学家预计,中国第二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或增长7.3%,但由于去年同期清零政策还在,其经济扩张的基准相对较低。 而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制造业,其6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落在49%,连续三个月陷入萎缩,反映工厂活动紧缩,产出连续三个月下降。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表示,虽然电动车、电池等商品出口持续改善,但之前被压抑的订单需求基本上已经消失。 彭博经济学家朱怿认为,中国6月出口进一步下滑、传达了一个痛苦的信号,就是「全球经济不会为中国经济复苏带来太多支撑,而进口大幅下降,凸显内需疲软」,以及「出台强力政策支撑经济的必要性」。 此外,中国的通胀率已经从2023年3月的0.7%,下滑到6月的0%。 银科控股首席经济学家夏春指出,物价指数来到0%,反映中国内部需求不足,这才是当前经济最应该担忧的地方;疫情解封过后,别的国家都展开报复性消费,中国却完全相反是「报复性存款」。 人民币存款在2023年1月再度创下新高,国民储蓄金额增加6.2兆人民币,同比多增7,900亿元。 分析指出,中国民众对存钱有如此高的热情,恐怕是对未来景气悲观,主动减少消费,将省下来的钱存放银行,以因应未来发生的意外。 最后,中国实施的《反间谍法》和《对外关系法》,造成外商投资直接枯竭。据《华尔街日报》整理,外国对中国的支出同比下降200亿美元,相当于六分之一。 商业内幕对此结论道,「对中国来说,这份日益增长的担忧清单正在让它顺利复苏的美梦,成了一场噩梦。」△ (人民报首发)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7/14/76763.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