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狗不幹我幹!」中國大學畢業生最熱新口號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程曦報導)大陸的7、8月份,是中國大陸大學生的畢業季。然而,在經濟嚴重衰退的中國大陸,大學生失業率恐再創新高。現在今年的互聯網,出現了新的熱絡口號:「我一個大學生,你讓我種地/養羊/進廠?狗都不幹。」「幹,狗不幹我幹。」在求溫飽之下,藍領成了大學畢業生們的熱門選擇。
根據中共教育部的預測,2025年將有1222萬名高校畢業生進入社會,較2024年的1179萬和2023年的1158萬持續攀升。
早在2023年的畢業季,中國經歷3年嚴格疫情管控後,經濟陷入大蕭條,被稱為「最難畢業季」。為了應對就業壓力,各大學甚至開始「造假」就業率,官方公布的2023屆畢業生就業率為55.7%;但內部文件顯示,即使是上海這樣的經濟中心,應屆生的實際就業率也不足3成。
如今,兩年過去,專家預測2025年的就業形勢將更加嚴峻,不僅大學生,就連研究生、博士生的就業壓力也在加劇。
爲求溫飽,大學生們只能放棄坐辦公室、學以致用的白領工作,選擇付出體力勞動的藍領工作,包括送外送、在餐廳當外場服務生,或是當網約車司機。
有進廠的。畢業之前,抱著「我一個大學本科畢業的,能找不到好工作」的想法,大聲說出「進廠,狗都不幹」的豪言。但很快,現實啪啪打臉:「幹,我幹的就是進廠。」「幹得多我吃得多,吃得多我幹得多。」
有進餐廳的。「我堂堂一個大學生,讀了那麽多年書,你竟然讓我去當服務員?」
幹!就喜歡幹這種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雞早的工作。」
也有上路邊的。「我一個讀過大學的,你叫我去擺攤兒?」「擺,我超愛擺攤兒!」
一名就讀市場行銷相關科系的張姓大學畢業生,經歷3年坎坷求職與就業經歷後,如今投身家政業。照顧5歲左右的學齡前小孩,擔任保姆兼家庭教師,大部分時間陪小孩玩,有時也幫家中長者做家務。
她坦言,當時是抱著「擺爛」的心態,覺得隨便找個工作能養活自己就行了。
在大陸社交媒體豆瓣上,成立於2022年的興趣小組「輕體力活探索聯盟」過去一年組員人數翻倍,目前已超過8萬8000人。智聯招聘今年6月發布的《2024藍領人才發展報告》顯示,2024年第一季,25歲以下群體藍領職業投遞數比2019年同期增長165%。
大陸大學生對藍領的興趣增加,讓這個賽道迅速變「卷」。今年25歲的馮悅(化名)告訴《聯合早報》,她2023年做保安時每月薪水3800元,還不需要提供消防監控證書,但隨著更多「00」後、「05」後盯上這份工作,目前八九成的保安工作都要持證上崗。
馮悅從大學英語專業畢業後,考研究生、考公務員、考事業單位編制都未成功「上岸」,此後半年先後做過保安、流水線工人、便利店店員。
網友說,當所有人都有大學文憑時,大學文憑就是一張廢紙,再有,工作不分貴賤,隻有投入產出區別,花費幾百萬出國留學然後回國幹月薪幾千的工作,當然不合算,除非這個工作是暫時的。
3月5日,中共全國人大會議開幕,中共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聲稱,政府將拓寬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的就業與創業渠道,加強靈活就業和新興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權益保障,並擴大職業傷害保險試點計劃。
然而,在經濟衰退、企業倒閉潮持續的情況下,專家普遍認為,這些「口號式政策」難以真正緩解大學生的就業困境。
在中共「兩會」期間,前中共政協委員、《央視》主持人白岩松也在多個場合為中國年輕人發聲。他認為,年輕人是社會上真正的弱勢群體,極需政策扶持,建議提高年輕人的福利待遇,包括確保「靈活就業人員」的社保不中斷等。
「靈活就業人員」是大陸官方近年推廣的新詞,實際上指的是那些無法獲得穩定工作的人。他們不得已選擇自媒體、外賣員等職業,卻難以享受公務員、國企或一般私企的社保與勞動保障。
台灣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洪敬富在《自由時報》分析,現在中國把「靈活就業」放進去,一星期只要工作1個小時,都不會算在失業率裡面。開網約車送外賣1個小時,就不算失業,中國農民在農村工作,也不算在城鎮失業率,真的能反映真實數據嗎?現在大陸引入大批青年到偏遠鄉村工作,送去農村就不用算在失業率裡,最後想必中共政府又會說已達成就業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