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天下奇谭(323)雩祭之礼与古代帝王祈雨
 
刘晓
【人民报消息】古人认为天灾的始末与君王的德行息息相关,历史上最有名的「汤祷桑林」讲述的就是商朝的汤王为了百姓献身的故事。故事说的是商汤朝开始不久,发生了一场旱灾,持续了七年。持续的旱灾使河干井枯、草木枯死、禾苗不生、庄稼无收、白骨遍野。为了使天帝解除旱灾,商汤就在郊外设立祭坛,天天派人举行祭礼,祈求天帝除旱下雨。这就是「郊祭」。 在奉上牛、羊、猪、狗等家畜的牺牲后,史官遵从商汤之命,向上天祷告,检讨了六条过失:「是不是因我们的王政事无节制法度?是不是使人民受了疾苦?是不是因官吏受贿贪污?是不是因小人谗言流行?是不是有女人干扰政事?是不是宫室修得太大太美?为何还不快快下雨呢?」但祷告没有得到上天的回应,天帝依旧没有赐福降雨。 干旱持续到第七年的时候,商汤命史宫们在一座林木茂盛的山上,选了一个叫桑林的地方设了祭坛,他亲自率领伊尹等大臣举行祭祀求雨。但是祭祀之后也未见下雨,商汤就命史官占卜。占卜的结果是:祭祀时除了要用牛羊作牺牲外,还要用人作牺牲。商汤于是决定将自己奉献给天帝。 商汤命人架起柴堆,然后将自己的头发、指甲剪掉,沐浴洁身后,向上天祷告说:「我一人有罪,不能惩罚万民;万民有罪,都在我一人。不要以我一人的没有才能,使天帝鬼神伤害人民的性命。」祷告完毕,汤便坐到柴上去。左右正要点火,突然乌云四合,大风骤起,人们望眼欲穿的大雨突然而至。人们认定这是汤的为民牺牲的信念感动了天帝,才使得天降甘霖,旱情解除。 事实上,关于古代祈雨的情况,先秦文献多有记载。据《神农求雨书》记载,春夏两季久旱不雨,如果旱情发生在东方,则由儿童舞蹈求雨;如发生在南方,则由壮年舞蹈求雨;如发生在西方,则由老人舞蹈求雨;如发生在北方,亦由老人舞之求雨,均以龙为标帜。这大概是舞龙求雨的由来。 《周礼春官‧宗伯下》中载:「司巫,掌群巫之政令,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注:音『与』)。」即如果大旱,掌管群巫的司巫要率领大家,要在雩祭时跳舞。具体形式现在不得而知。 「雩祭」通常分为「常雩」和「因旱而雩」两种。常雩为固定的祭祀,即使没有水旱之灾,也都会在固定的时间进行祭祀,一般在夏历四月。「因旱而雩」是指因旱灾而临时增加的雩祭,多在夏、秋两季,冬天因为已是农闲,所以没有旱灾的忧虑。 《礼记‧月令》中称,雩祭之礼,天子、诸侯都有,天子雩于天,称为「大雩」;诸侯雩于境内山川,称为「雩」。大雩在南郊之旁筑坛,如北京的天坛。雩祭的对象,除上天外,还包括地面上所有的水源。 可以说,从先秦到清朝,历朝帝王都有过祈雨的经历。如根据明朝的《大明会典》记录,1585年,当年天下大旱无雨,连井里都没水了。万历皇帝亲率4,000多名文武官员到天坛祈雨。万历皇帝在祷词中称,由于他本人缺乏德行,但同时也是贪官污吏克剥小民,冒犯天和,所以才招致干旱。他一定要改弦更张,斥退恶人,推行仁政。 清朝的皇帝也不例外。最早记载的是顺治十四年(1657年),其前往天坛祈雨,仪式完毕,顺治帝尚未回宫,天即下起了大雨。于是,顺治帝在这一年定制,「以岁旱躬祷郊坛」。康熙帝即位后,承袭了其父雩祭之礼,除了「常雩」,还有「因旱而雩」,就是只要出现旱情,就亲往天坛,为苍生祈福。 清朝《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中记述了康熙帝与皇子们和大臣谈及自己祈雨的情况:「京师初夏,几乎每年都缺少雨泽。朕临御五十六年,约有五十年祈雨,所以每到秋天收成时,庄稼都是成熟而饱满。有一年,曾因大旱,朕在宫中设坛祈祷。长跪三昼夜,每天只吃清淡的食物,不碰盐酱。到了第四日,徒步到天坛虔诚祈祷。忽然间油云密布,大雨如注。再步行回宫后,水满雨靴,衣尽沾湿。」 康熙不仅自己祈雨,有时也会令礼部和地方官员祈雨。康熙五十五年春,直隶地区遇到大旱,巡幸热河的康熙皇帝遂令礼部祈雨。数天后,康熙帝又接连得到各直省未曾遇雨的奏报,心中愈益焦急,再度寄发谕旨,命在京大学士、九卿等虔行祈祷。后来,那些在祈雨中懈怠的官员,大多数被康熙帝革职。 到了乾隆皇帝即位后,他仿照唐代雩祭礼制制定了「龙现而雩」和「大雩」之制。此后,每年「龙现而雩」之礼,历朝皇帝均遵制奉行,未有特殊原因,比如国丧、疾病等,都亲自诣坛行礼,历百余年而没有改变。至于大雩礼,整个清代只举行过两次,分别于乾隆二十四年和道光十二年举行。 无疑,帝王祈雨的结果,亦是上天对「受命于天」的帝王是否施行仁政、是否秉承天意、是否能虔心意识到错误改正的回应,这难道不是对当今主政者的警示吗? (人民报首发)△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8/1/91654.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2025年8月1日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