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21年1月8日
发表
人气:27,712
分享:
|
|
|
| 阴曹地府的一幅对联(图) |
| |
|
铭刻
|
| 背离天理良心做事,有福份的也会被削去福份,遭受现世报应的同时,还有地狱恶报在等着。
|
【人民报消息】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一生好道扬善,立品端方,生平不欺一人,不诳一语,《黎明即起》这篇家训就是他写的。人们都很钦佩敬仰他的人品,神明念他为人正直,有几次被阴司命去审事。
一次,朱柏庐朦胧睡去,见有很多人来迎接他,来到了一个大的衙门,回顾自身,冠履袍服,便即升座。这时看到一个被勾到的人的神识,却是原来认识的一位老乡,知他原来曾敬奉神佛,礼诵过经文,然而后来弃善从恶,造业很多,又无善事可补,按冥律注定转世投入狗胎,变为畜类。
朱柏庐见了,心中不忍,便问道:“汝向习经典,还记得吗?”只要他记得,便是本心不昧,或可挽回。
那人答道:“全不记得。”
朱柏庐又手写一“佛”字给他看,说:“汝还认得此字吗?”
那人答道:“不识得。”
朱柏庐又道:“你持诵的经典难道也忘记了吗?”
那人答道:“不知。”
朱柏庐只得叫左右把狗皮披在他身上,只见那人向地一滚,已变了狗形,摇头摆尾而去。朱柏庐醒来心下戚然。到了天明,即叫人到那家去打听,回说:“其人已于半夜急病而死。”朱柏庐为之叹息不已。
又有一天早晨,朱柏庐醒来连呼某人可怜,也是原来认识的人。他的学生问道:“这人现在某处做官,听说他那边遭遇荒年,因赈饥安边赚了很多钱,正得意呢,您为何说他可怜?”
朱柏庐道:“正为这件事儿,不久就有灭门之祸了。”
学生问道:“何至于此?”
朱柏庐说:「你想,百姓遭了凶荒,流离困苦。朝廷令发米赈济,那地方官实心奉行,一家数口多领一斗两斗的米,就多延了三日五日的命,便可不至饿死。如今他瞒心昧己,只顾自身,该给两口米的,克扣了一口;该给一石粟的,克落他五斗;设厂施粥,逼迫大户捐米捐银,开销公用;粥中和入冷水石灰,又限定一人一碗;还有到迟了吃不着的,白白地赶来忍饿,倒弄得死者无数。官府漠不关心,只愿死者多,食者少,便可多落几担米,多赚几万银。这罪孽哪得不重?昨梦呈到一宗案卷,冥官叫我判定画押,上奏天曹。我细阅卷宗,乃是侵盗赈米的官吏罪案。罪之轻重,照他侵盗多寡为定。轻者暴死,重者灭门,贬入地狱中,转世为牛马,为猪狗。如今他的罪正犯极重一条,亲友帮办分着的,罪亦不免。不久就要勾到,故我深为叹息。」
朱柏庐又说:“地府有幅对联,上联云‘阳间三世,伤天害理皆由你’,下联云‘阴曹地府,古往今来放过谁’,横批是‘你可来了’。我恐某人的一家,就有凶信到了。”
果然隔了月余,传得信来,说某人合家染了时疫,父子四五口,不到数日相继而亡。学生感叹朱柏庐的话果然分毫不差。△
|
|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1/1/8/71990.html |
|
打印机版
|
|
|
|
|
|
 |
 |
 |
|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