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明君良臣與鏡子的故事(圖)
 
杜若
 
在中國古代,鏡子對明君良臣有着特別的意義。圖爲唐朝銅器四鸞鏡。

【人民報消息】在中國古代,鏡子對明君良臣有着特別的意義。周武王伐紂後,爲警戒自己,在鏡子上銘刻箴言。梁武帝起兵,臣子向他獻上明鏡,以表誠意。隋朝高熲功高震主,遭人嫉恨和詆譭,隋文帝又是如何以鏡子評價他的呢?明鏡伴隨着明君良臣,留下了千秋佳話。 周武王鏡銘「見爾前,必慮爾後」 商朝末年,紂王寵愛妲己,荒淫無道。他聽信妖婦讒言,造蠆盆酷刑虐殺股肱良臣,還敲骨剖胎殘害黎民,導致天怒人怨,人神共憤。爲解萬民之倒懸,救羣生之性命,周武王奉天命伐紂,大會天下諸侯,討伐獨夫紂王,終於滅了商朝。 周武王即位三天後,召見士大夫,向他們詢問有哪些良好的箴言,可以留給後世子孫。姜子牙說:「在上古遺作《丹書》中就有。大王想要聽,需要先齋戒。」 武王齋戒三日後,穿戴正式的冠冕大禮服,恭敬地聽姜子牙宣讀上古箴言。武王聽罷《丹書》,內心既震撼又警醒。於是退朝後,親自御書警戒格言。他宮室內每個角落都刻上自警銘文。 「見爾前,必慮爾後」就刻在鏡子上,意在告誡自己不要只看到眼前的權勢風光,還要考慮到江山社稷以及後代子孫的長遠福祉。 周武王照鏡子,不僅僅只爲了修整儀表,而且還要通過鏡子自警自戒,爲周朝的長遠留下鏡鑑。 《南史》故事 獻明鏡表心地 南北朝時期,南齊王珍國擔任南譙太守,治理地方頗有才能,名聲很不錯。當時郡內百姓苦於饑荒,王珍國賑濟穀米,散發財物,救濟窮困的百姓。齊高帝蕭道成親寫御書下詔:「愛卿愛護百姓救助國家,這非常符合我的心意。」 齊明帝駕崩後,繼任者東昏侯蕭寶卷暴虐無道,引起天怒人怨。梁武帝起兵攻入首都建康。東昏侯召回王珍國返回都城,使他出城駐紮在朱雀門,但後來他被王茂打敗。王珍國密遣郗纂捧着一面明鏡獻給梁武帝,以表心地光明、磊落之誠意。梁武帝以黃金爲信回報他。 當時衛尉張稷總領大軍,王珍國密交張稷心腹張齊,與張稷相約結盟。到了十二月丙寅日早晨,王珍國帶領張稷來到衛尉府,領兵從雲龍門入宮,在內殿殺了東昏侯。此後,他和張稷、尚書僕射王亮等人在西鐘下,派中書舍人裴長穆歸順了梁武帝。 一天,宮中舉行盛宴,梁武帝問王珍國:「愛卿,昔日你送來的明鏡,如今我還保存着。昔日我送你的黃金是否還在?」 王珍國回奏說:「臣將黃金鄭重地放在了手肘後,不敢有所閃失。」 獨孤公如明鏡 越磨越皎明 大司馬獨孤信引薦高熲父親高賓擔任屬官,並賜高家爲獨孤氏。所以高熲,也稱獨孤熲。此人精明強幹,善於辭令,不僅富有謀略,而且知道運兵作戰之事。楊堅擔任北周靜帝大丞相時,重用高熲任相府司錄(官職,掌總錄衆曹文簿,舉彈善惡)。 開皇八年,隋朝滅陳。晉王楊廣爲元帥,高熲任元帥長史,輔佐隋文帝完成南北一統。滅了陳國後,高熲自知功高震主,不僅禮讓功勳,也想辭去職務、避開權勢。起初文帝並未同意,因高熲一再堅持辭讓,爲了成全他的好意,文帝只是解除了他的僕射職務。但不久之後,仍舊讓他官復原職,擔任朝廷要職。 隋文帝重用高熲,引起衛右將軍龐晃以及將軍盧賁等人的妒嫉。他們在文帝面前搬弄是非,詆譭高熲。隋文帝震怒,疏遠並罷黜了龐、盧等毀謗高熲的人。 一天,文帝對高熲說:「獨孤公猶如一面鏡子,每次遭到磨礪,愈發皎潔,變得更加明亮。」兩人君明臣賢,爲後世留下一段佳話。 (參考資料:《梁書》、《隋書.高熲傳》、《大戴禮記.武王踐阼》、《南史.王珍國傳》)△ (有刪減)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2/10/21/75075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相關文章
 
  近期最受歡迎文章  (2022/10/21)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