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中國經濟災難根子在「社會契約」不可持續
 
梁京
 
【人民報消息】2023年最重大的全球事件之一,就是中國經濟一蹶不振。如何理解中國經濟災難未來會如何演變?是所有財經和時政評論家們都不得不說幾句的話題。一個核心問題,就是中國的經濟麻煩會不會發展成為一場影響到所有人的災難?我的觀察是,由於北京當局不斷加大對「唱衰經濟」的言論管制,越知道內情的人,就越不敢說話,這就大大增加了從遠處看中國經濟的人的話語權。也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有人斷言中國不會內爆,並大量引用局外人的言論來支持這判斷。 局外人傾向於認為,中國經濟放緩是一種勢所必然的趨勢,因為如此龐大的經濟體,根本不可能持續高速增長,發生債務危機乃至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的危機,也不是甚麼新鮮事。更重要的是,中國經濟的崛起,已經帶動了第三世界經濟的長期擴張,這也就意味著,即使中國經濟問題比想像的嚴重,也不至於對整個世界帶來太大拖累,反過來,第三世界經濟的擴張,會有助於中國經濟走出困境。 這個邏輯是否成立呢?如果你僅僅看經濟數據,特別是僅僅看中國官方樂意公布的經濟數據,似乎是可以自圓其說的。但問題是,為甚麼北京當局自己對國人「看空」中國經濟要如此緊張呢?他們究竟怕甚麼呢?如果你對比一下,那些得益於中國經濟崛起的發展中國家的社會保障和福利安排與中國的差距,對比一下這些國家法治水平與中國的差距,就不難發現,北京當局怕的不僅僅是經濟減速或衰退,而是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和司法體系,難以支持中國經濟度過難關。 事實上,越南以及東南亞國家能如此迅速地承接從中國逃離出來的資本和供應鏈,不僅是因為地利和勞動成本低,也因為這些地方的社會總體上比中國安定。用一句學術性的語言來概括,這些國家的「社會契約」,已經基本完成了向現代國家的轉型,也就是說,國民的基本權利,尤其是後代的基本權利,有了比較可靠的保障。而這個問題,恰恰是中國的致命傷。 由此提出的幾個問題就是,第一,為甚麼習近平的前任沒有抓住時機解決這個問題?為甚麼習近平當權十年也不急於解決這個問題?第二,習近平還有沒有機會利用這次經濟危機解決這個問題?第三,如果這些問題拖下去,會不會引發中國「內爆」?我相信,那些預測中國經濟會過大關的外國人,顯然無意面對這些難題。但那些自以為能讀懂中國也讀懂世界大勢的人,也無視這些難題,著實讓人有些費解。 應該說,經歷了「共產革命」和蘇俄式的「社會主義」實驗的國家,其社會契約與傳統社會的斷裂都比較嚴重,向資本主義經濟轉型就有了特殊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直接把西方分析資本主義體系的那一套框用來分析這些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經濟,局限是非常大的。在這一點上,你不能不承認,習近平早就有強烈的直覺,也就是「中國搞不了西方那一套」。問題是,習近平究竟要搞的是哪一套?現在誰也不知道,而且,越來越多的人相信,他自己也不知道。這才是中國的問題之所在。 普通中國人多不知「社會契約」這個詞,但他們懂得,老大難的「戶籍」問題並沒解決,他們的子女未來的權利也沒有保障。△(轉自自由亞洲電臺)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12/20/79468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